今年以來,紡織行情猶如“過山車”,讓眾多紡企老板苦不堪言。自節(jié)后喜迎一波回暖行情之后,市場又開始逐漸“退潮”,大幅度衰減。
為盤活資金,拋貨開始再現(xiàn)
眼前的紡織產業(yè)鏈整個狀態(tài),似乎與年初剛復工的時候非常相似。
訂單取消開始出現(xiàn)、織廠開工率開始下調,但是紡織企業(yè)年底的狀態(tài)顯然與年初是不太一樣的,畢竟年底需要用錢的地方很多,后整理加工費、運輸費、工人工資、房租……都對企業(yè)的流動資金提出了要求。
為了維持企業(yè)正常運轉,適當?shù)南瘞齑?、盤活資金已經是唯一的方式了。于是已經平息了好幾個月的拋貨又開始出現(xiàn),并且這些拋貨的面料中很多都是跟近期客戶取消的訂單有關系,但越是這類訂單反而越難出手。
越是臨近春節(jié),市場上拋貨的現(xiàn)象可能會越發(fā)明顯,各種產品面料或者坯布價格將再次受到打擊。這對前期原料漲價而大量購買的織造廠來說顯然不是什么好消息,保本甚至虧本拋貨將變得十分常見。
當然目前紡織行情猶如過山車一般斗轉直下,是與國外的疫情以及政治問題分不開的。
內貿訂單前景堪憂,回款或成問題
除了庫存壓力,紡織企業(yè)還面臨的一大傷痛則是回款,資金不回籠,發(fā)不起工資、買不起原料,情況嚴重則會導致企業(yè)癱瘓。
如今的紡織內貿市場并不比外貿市場有多少優(yōu)勢,訂單減少、利潤微薄的狀態(tài)依然存在,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趨勢。
因為已經有部分貿易商正打算從外貿市場轉戰(zhàn)內貿,這更會加劇這塊市場的競爭。“供應嚴重大于需求”的買方市場即將形成,所有紡織企業(yè)可能都將面對一種訂單“吃不飽”,并且各種壓價、貨款難要的局面。
一家外貿公司負責人透露:“ 今年外貿商的回款情況確實不如意,往年回款周期在2個月左右,今年較往年延長1個月至3個月。貨款周期的延長,加上訂單較往年減少一半左右,確實感到不少壓力?!?/span>
如今歐洲等地因為疫情二次爆發(fā),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服裝企業(yè)備貨的信心,服裝訂單出現(xiàn)取消潮是合理的。面料直接出口的企業(yè)與國外客戶可以直接溝通,能夠第一時間獲得訂單取消的消息,而那些面料是發(fā)往國內服裝廠,并最終服裝出口的紡織企業(yè),則往往因為中間環(huán)節(jié)較多,最后才知道訂單取消的情況。
甚至有部分國內服裝企業(yè),即使知道上家訂單取消,為了逃避違約責任也不會第一時間告知面料供應商。而是通過后期驗貨找到各種面料問題,再取消訂單,將責任歸咎于面料企業(yè)身上。
因此現(xiàn)在看似內貿訂單取消數(shù)量不多,很可能是取消的消息還沒有完全傳過來。并且我們高度依賴出口的服裝業(yè),在全球經濟萎靡、訂單減少的情況下,資金自然也是無法與往年相比的。
人力成本在上漲,利潤在萎縮
在紡織行業(yè),招不到人是一件讓人很頭疼的事情。紡織行業(yè)的工種很廉價,看不起紡織這個行業(yè)、覺得低人一等,吃不了苦等等問題都是很多人對紡織的刻板印象。
因此,哪怕同為失業(yè)人員,面對紡織工廠招人還是有很多人沒有意愿,有的人就算過去了沒做幾天,就因為業(yè)務不熟練或者工作太辛苦離開了。
據(jù)一位紡織老板說道:“勞動作為企業(yè)生產經營的重要要素,如果人力成本上漲過快,會直接降低企業(yè)的盈利能力,甚至會導致一些競爭力較弱的中小民營企業(yè)面臨盈虧平衡或破產的邊緣。”
當然,凡事有兩面性,在實際生產中資本、技術和勞動存在一定的替代關系,當勞動成本相對較低的時候,企業(yè)更傾向于選擇勞動密集型的生產技術來進行生產,降低成本。隨著人力成本的上升,會倒逼企業(yè)加大研發(fā)投入和生產線升級,通過資本或技術來替代勞動,進而降低成本,提高生產效率。
總之,在海外疫情完全沒有好轉,甚至愈演愈劣的情況下,終端服裝訂單取消將不可避免,紡企老板眼下最重要的是求穩(wěn),面對已被通知取消的訂單,盡量較少過多的損失。臨近年關,紡企老板更要警惕年前的行情動態(tài),切不可圖一時回本之快,而損失一些有把握的訂單。
來源 | 布工廠、網絡
編輯 | 化纖頭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