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期間,人們衛(wèi)生健康意識的增強,使得抗菌產(chǎn)品“知名度”大漲,市場需求量持續(xù)走高。紡織品因其多孔、疏松,容易吸附各種雜質(zhì)的特性,成為微生物生存、繁殖的良好寄生體。
病菌通過雙手和紡織品的傳播途徑
然而,具備抗菌性能的紡織品能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繁殖、擴散和傳播,同時能消除異味,使織物保持整潔。日常生活中抗菌/抑菌的種類,一般是指以下三大類代表菌種:
海恩斯坦衛(wèi)生、環(huán)境和醫(yī)學部門負責人表示:“我們致力于研究感染的風險,即細菌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,是否可以通過使用功能性紡織品來減輕這一情形”。作為德國國家認證委員會(DAkkS)認可的實驗室,海恩斯坦具備檢測抗菌紡織品的資質(zhì),通過實驗得出測試菌種的“抗菌活性值”和“滅菌率”,并由此判定紡織品是否具有抗菌性。產(chǎn)品若符合測試標準,便可被授予“抗菌”或“抗微生物”的海恩斯坦質(zhì)量標簽和證書。
抗菌
ASTM E 2149標準
測試樣品對大腸桿菌ATCC 25922和標準中未作要求的革蘭氏陽性菌(通常被稱為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6538)呈現(xiàn)出顯著或強烈的抗菌活性反應。兩種試驗菌株的菌落至少減少2 log,即滅菌率達99%。
DIN EN ISO 20743標準
測試樣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6538及肺炎克雷伯菌ATCC 4352呈現(xiàn)出抗菌活性反應。兩種試驗菌株的菌落至少減少2 log,即滅菌率達99%。
ISO 22196標準
測試樣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6538及大腸桿菌ATCC 8739呈現(xiàn)出抗菌活性反應。兩種試驗菌株的菌落至少減少2 log,即滅菌率達99%。
通過測試,產(chǎn)品可獲得“抗菌”證書和質(zhì)量標簽(有效期:1 年)
抗微生物
抗細菌:
金黃色葡萄球菌,肺炎克雷伯菌,大腸桿菌
抗真菌:
霉菌(黑曲霉、球毛殼菌、嗜松青霉菌、宛氏擬青霉菌、綠色木霉菌)、酵母菌(白色念珠菌)
抗病毒:
MS2 噬菌體
要求的其他測試菌種
測試細菌:
根據(jù)DIN EN ISO 20743或ISO 22196標準
測試樣品必須對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6538和肺炎克雷伯菌ATCC 4352或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6538和大腸桿菌ATCC 8739兩種試驗細菌均呈現(xiàn)出顯著或強烈的抗菌活性。試驗菌株的菌落至少減少2 log,即滅菌率達99%
測試真菌:
根據(jù)DIN EN 14119和DIN EN ISO 846標準
根據(jù)DIN EN 14119標準分別檢測黑曲霉ATCC 6275和球毛殼菌ATCC 6205,兩種試驗菌的滋生預防率必須≥50%。根據(jù)DIN EN ISO 84標準,測試樣品對黑曲霉ATCC 6275、嗜松青霉菌ATCC 36839、宛氏擬青霉菌ATCC 18502、綠色木霉菌ATCC 9645和球毛殼菌ATCC 6205具有抗真菌活性。試驗菌株的真菌生長抑制率必須≥50%。
測試病毒:
根據(jù)懸液實驗
MS2作為一種非致病性替代病毒,由于其顆粒結(jié)構(gòu),環(huán)境穩(wěn)定性和可消毒性,常被代替用來測試病毒。海恩斯坦開發(fā)了懸液實驗(SOP-QM-11.HY.03.054或SOP-QM-11.HY.03.057),與無包膜噬菌體MS2 (ATCC 15597-B1)接觸18~24小時,測試樣品的抗病毒活性必須≥3 log(99.9%)。
通過測試,產(chǎn)品可獲得 “抗微生物”的證書和質(zhì)量標簽(有效期:1 年)
抗菌類紡織品的誕生,為人們在紡織產(chǎn)品的選擇上又增加了一種可能。消費者對抗菌產(chǎn)品的熱情高漲的同時,也要注意在魚目混珠的市場選購時,需要查看產(chǎn)品標簽是否列明相關測試標準及測試機構(gòu)。只有購買通過第三方檢測認證的產(chǎn)品才可真正放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