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于原油市場而言,本周又將來到一個關鍵的“十字路口”。
周日的一則消息讓一些原油多頭有開始擔心其本周油價的走勢。市場消息稱,歐佩克+即將放寬減產規(guī)模,沙特提議八月份將減產規(guī)模從970萬桶/日下調至770萬桶/日。據悉,歐佩克+產油國將在7月15日對此作出最終決定。
有分析指出,此舉可能會導致油市上演“縮減恐慌”,油價的好日子將要結束。事情真的有這么嚴重么?
歐佩克+恢復部分產量的底氣在哪?
本周三,歐佩克+將召開JMMC會議。在這次的會議上,歐佩克+面臨著二選一的局面:
一是繼續(xù)延長970萬桶/日的減產規(guī)模一個月,并且在8月份的會議中再次討論之后的行動;
二是從8月份開始,減產規(guī)??s減200萬桶/日至770萬桶/日。
從基本面上來看歐佩克+此時考慮縮減減產規(guī)模似乎是合理的。
一方面,油市最困難的時刻已經過去,原油需求有所復蘇。上周五的IEA月報略微上調全球需求預期。IEA將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二季度全球需求上調150萬桶/日。IEA表示,需求回升疊加歐佩克+大力減產,能夠幫助消化今年上半年積累的庫存。上個月受歐佩克+減產、美國和加拿大減少原油投資和開采等因素影響,原油產量下降到8690萬桶/天的近九年新低。
另一方面,由于歐佩克+的大幅減產,原油市場的部分地方已經出現(xiàn)了供不應求的現(xiàn)象。金十上周也提到,由于歐佩克+ 大規(guī)模減產,中、重質含硫原油已經出現(xiàn)供不應求的現(xiàn)象。最新消息顯示,沙特阿美削減了至少4家亞洲煉油廠8月份的阿拉伯重質和中質原油配額。
此外,沙特還首次以與旗艦產品“阿拉伯輕質原油”大致相同的價格出售其密度最高的“阿拉伯重質原油”原油,這表明中重質含硫原油市場的強勁需求。通常情況下,阿拉伯重質石油較阿拉伯輕質石油的售價每桶折價約2-6美元。
不僅中、重質含硫原油的交易價格高于基準原油,即期交割的原油價格也高于遠期合約,這種價格模式被稱為現(xiàn)貨溢價,這也反映了現(xiàn)貨市場供應緊張。因此沙特等產油國完全有理由擴大產出。
不過,沙特等產油國恢復部分產量也有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。一些業(yè)內人士指出,隨著原油價格反彈,歐佩克+必須考慮恢復部分產量,如果繼續(xù)維持大力度減產,無疑是將市場份額拱手相讓,這是種“自殺式”行為。
不過,歐佩克+目前面臨的關鍵問題在于,他們如何在適當增加產量保住市場份額的同時,避免引發(fā)增產恐慌,畢竟當前的油市基本面依然很脆弱。
歐佩克是否會引發(fā)油市的“縮減恐慌”?
雖然基本面支持歐佩克+恢復部分產量。不過,也有分析擔心,如果歐佩克+開始放松減產規(guī)模,可能會引發(fā)“縮減恐慌”。
(“縮減恐慌”是指金融危機后時任美聯(lián)儲主席格林斯潘提出放緩購債的意向時,美股和債市出現(xiàn)恐慌性拋售的一幕。)
此前歐佩克+的歷史性減產令油價重新回到40美元的水平,可進入7月后,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出現(xiàn)反復的影響,國際油價一直徘徊在40美元/桶的關口。油價似乎是在等待什么信號。
從上周的持倉來看,原油多頭似乎也已經開始質疑短期內油價是否能延續(xù)反彈。最新的CFTC持倉報告顯示,上周原油投機性凈多倉數(shù)量減少8508手,為連續(xù)第二周下跌;其中多倉數(shù)量銳減17580手。
不過,原油多頭也并不用過于擔心。眾所周知,金融市場交易的是預期。而縮減減產規(guī)模至770萬桶/日早就是計劃內的事情,按照原計劃,7月份開始就應該削減這至一規(guī)模,只不過后來又延長了一個月。因此,就算歐佩克+在本周三決定將減產規(guī)模削減至770萬桶/日,這也是計劃內的事情。只要削減的量不超出預期,對油價的影響有限。出現(xiàn)“縮減恐慌”的可能性并不大。
此外,在周末傳出歐佩克+可能削減減產規(guī)模的消息后,網絡上可以看到不少“歐佩克八月要開始增產的標題”。實際上,說增產并不準確,就算減少了200萬桶/日,歐佩克+的減產規(guī)模依然還有770萬桶/日,減產幅度依然很大,不能說成是增產。
事實上,除非歐佩克+有什么超出市場預期的舉動,否則它對油價的影響有限。目前主導油價走勢的還是需求。
目前決定油價的依然是需求
原油交易者或許不應將過多的精力放在歐佩克+上面,因為早在4月份的時候,該組織就已經給出了未來一兩年的減產路線圖。
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原油的需求,歐佩克+的政策調整其實也是在配合需求的變動。
目前來看,盡管歐佩克+大力推動減產,但由于需求復蘇緩慢,全球原油庫存仍十分充足,為此需求的波動仍對油價起到主導作用。如果原油庫存不能在未來幾個月里出現(xiàn)下降,一旦第二波疫情導致需求下跌,油價下行風險將持續(xù)加大。
需求方面來看,目前面臨著兩大難題:
一、煉油廠利潤率微薄,成品油市場的復蘇不均衡。
此前也提到過,全球煉油商面臨兩大難題,一是成品油庫存高企;二是利潤率低下。這兩個問題不解決,它們難以增加生產,原油的需求也難以進一步回升。在某些情況下汽油和柴油的消費量有望回升至正常水平的90%,但燃料需求卻依然維持在低位,在某些歐洲國家中僅為正常水平的10%至20%。
二、第二波疫情給需求復蘇增加了阻礙。
在美國,澳洲,日本等地,疫情出現(xiàn)了二次擴散的跡象。雖然這次并沒有像之前那樣造成極大的市場恐慌,但不可忽視的是,疫情的再次擴散可能阻礙需求復蘇。
再度惡化的疫情令不少石油消費國的需求前景重新蒙陰。休斯頓Lipow Oil Associates總裁安迪·利普沃(Andy Lipow)表示,目前煉油廠最擔心的是疫情爆發(fā)將導致世界范圍內的另一輪封鎖,這會再次嚴重影響需求。
付鵬指出,隨著疫情的二次擴散,全球航空股恢復的預期被打斷,全球航空股再次的跌回到非常差的水平。他認為,只有航空股漲了,原油需求預期才能打破僵局。若航空股一直起不來,油價就會繼續(xù)橫盤。
最后,盡管油價的命運依然由需求決定,但投資者本周還是要保持謹慎,小心歐佩克+部長級監(jiān)督委員會會議引發(fā)油價的短期波動。
來源:金十數(shù)據
編輯:化纖頭條